如果你在社群上追蹤桃園韓系髮型作品,一定都看過 RENEW 的名字。畫面乾淨、線條俐落、顧客神情放鬆的畫面~鏡頭裡不只是一顆頭髮造型,而是一整間店的「氛圍」。這次專訪,我們走進 RENEW,聽創辦人 Ray 社長,從創業起點聊到未來三到五年的一線藍圖。
從三張椅子的工作室,到桃園站前正韓系人氣髮廊
# SALON STORY
一踏進 Renew,那股超韓、超有氛圍感的 Vibe 就直接拉滿。它不是你傳統印象中的髮廊,更像是一個頂尖潮流的藝術空間。但你知道嗎?這一切並非偶然。創辦人Ray社長從選址到命名,都藏著對沙龍業界現狀的「不妥協」與「革新」。
Ray 的創業並不是從華麗的大店開始,而是從一間只有三張椅子的工作室起步。那時候,他只想找一個空間,把自己累積的客人好好服務;直到夥伴陸續加入:
「我那時候就在想,如果只是我一個人要賺錢,這個空間已經夠了。但既然大家都跟上來,我也有責任幫他們找到更大的舞台。」
於是,他把目標鎖定在自己最熟悉的戰場—桃園站前。
一方面,這裡是他當助理時就待過的區域,人流與客群結構都很清楚;
另一方面,他也很坦白:「如果早晚都要面對一線戰區,還不如一開始就來。」
為團隊而創業:RENEW 這個名字的真正含義
創業初期,Ray 的工作室其實沒有品牌名稱,就是大家口中的「Ray 那間店」。直到夥伴越來越多,他意識到:不能再只是「Ray 的店」,需要一個屬於團隊的名字。
他先從自己的英文名字 Ray 出發,決定品牌要以 R 開頭,再與英文老師討論,最後選定了 RENEW——既有「更新」「重生」之意,也像是對團隊的一句承諾:
「我希望來到這裡的夥伴,可以給自己一次機會,換一種方式成長。不是只有客人變漂亮,我們自己的人生也要被更新。」

把氛圍寫進員工守則:從走路聲到鏡子裡的身影
很多髮廊說自己重視氛圍,但在 RENEW,氛圍是看得到、學得會、被具體寫進制度裡的東西。
Ray 整理出一份厚厚的「員工守則」,前面幾頁談的不是打卡時間,而是這家店想要的工作狀態: 沒有「他們在忙、我在休息」,只有「大家一起把現場做好」。
他甚至會提醒走路聲太大的人:「你走路的聲音會讓整個店掉分。」因為在鏡子反射之下,顧客看到的不只是作品,還有設計師的站姿、走路方式、聊天狀態—這些畫面,通通被視為品牌的一部分。
半年系統化培訓:助理到月營業額 30 萬設計師的路徑
🔎 重點:RENEW 的教育 Roadmap
在 RENEW,教育不是「上完幾堂課」而已,而是一條清楚的 Roadmap:
助理 → 設計師 → 高業績設計師 → 講師 / 幹部。
每一階段都有對應的技能表與作業。
第一階段,打底的是基本技術與職場態度;
第二階段,加入拍攝剪輯、社群經營與氣場管理;
第三階段,則是把技術拆解成可以教的步驟,真的站上台輸出。
「完成這套訓練、而且願意執行的人,目前多數都能把月營業額拉到30萬以上。課程跑完大概半年,後面看的就是執行力。」
做講師之前,先把自己活成一個「有輸出的人」
Ray 喜歡在 IG 上分享 15~20 秒的短影片,濃縮一個觀念。他的方式不是背稿,而是日常就保持輸入:聽演講、看管理與成長型內容,把有感的句子變成自己的語言。
「如果我一直在聽別人輸出,自己卻沒有輸出,別人不會記得我。」所以在訓練講師時,他不只教怎麼上課,更要求大家先把自己活成一個「有內容的人」。
創業成就感來自「別人的成長」
很多人以為開店收入一定會比當設計師更高,Ray 卻說,他創業後有一段時間收入其實比當紅牌時期還低——因為他刻意讓出個人業績,把時間拉去做管理、教育、品牌。
真正讓他感到擁有成就的滿足感那刻,是那些一路跟上來的夥伴,陸續把收入拉到月十萬以上,跑來說:「謝謝你,那時候有逼我一把。」
三到五年,一線店家的藍圖
談到未來,Ray 給自己設定的是一個很具體的目標:「我的目標是成為一線店家。」
這裡的一線,指的不是分店數量,而是當市場談到桃園韓系髮廊時,自然會想到 RENEW。
接下來三到五年,他想做的事看似老派,卻很踏實—
持續幫助更多人變強:讓助理有機會升設計師,讓設計師有機會變講師,讓還沒進來的人,看見一條清楚的成長路徑。
「錢當然很重要,但如果沒有人一起變強,就算賺到那個數字,我也不會覺得自己是成功的老闆。」

@Renata2014 (一般消費者)

蕾娜塔集團



